地铁施工隧道环境复杂,空间狭窄、能见度低,电瓶车超速易引发碰撞、侧翻等安全事故。根据《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隧及地下工程暗挖施工安全硬八条》,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超速预警与管控,保障施工安全。
核心需求:
1. 实时监测:精准测量电瓶车行驶速度。
2. 分级报警:超速时触发声光报警,必要时联动制动。
3. 数据记录:存储超速事件,便于事后追溯。
4. 环境适配:适应隧道潮湿、多尘、电磁干扰等复杂条件。
--- 二、系统架构设计
1. 硬件组成
- 传感器模块:
- 霍尔传感器:安装在车轮轴或车架,通过脉冲信号计算转速(参考电动车超速报警器设计)。
- GPS/北斗定位模块(可选):用于隧道外路段的定位与速度辅助校准。
- 控制模块:
- 工业级单片机(如STM32系列):处理传感器信号,执行速度计算与报警逻辑(参考基于单片机的报警器设计)。
- 报警模块:
- 声光报警器:蜂鸣器(高频/低频分级报警)+ LED闪烁灯。
- 无线通信模块(4G/5G/NB-IoT):将超速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。
- 电源模块:
- 适配电瓶车直流电源(如DC24V),配置稳压电路与备用电池。
2. 软件逻辑
- 速度计算:
- 根据霍尔传感器脉冲频率,结合车轮周长计算实时速度(公式:`速度 = 车轮周长 × 脉冲数/时间`)。
- 阈值判断:
- 设置两级报警阈值(如一级5km/h、二级7km/h),触发不同报警模式。
- 数据存储与传输:
- 存储最近100条超速记录,通过无线模块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。
--- 三、关键技术创新点
1. 抗干扰设计
- 采用光电隔离电路保护传感器信号,避免隧道内电磁干扰。
- 选用IP67防护等级的硬件,适应潮湿、粉尘环境。
2. 多级预警机制
- 一级报警(超速10%):声光提醒驾驶员减速。
- 二级报警(超速20%):启动自动制动(需加装电磁刹车接口),并推送警报至调度中心。
3. 动态限速适配
- 根据隧道施工阶段(如开挖、支护)自动调整限速值,通过云端下发参数。
--- 四、安装与部署方案
1. 设备安装
- 传感器:对称安装于车轮两侧,避免机械振动干扰。
- 控制箱:固定在车架非承重部位,远离高温区域。
2. 调试与测试
- 校准传感器灵敏度,模拟不同车速验证报警响应时间(目标≤0.5秒)。
- 隧道内实车测试,优化无线信号覆盖(如增设中继器)。
---
五、管理配套措施
1. 人员培训
- 驾驶员需掌握报警系统操作,定期进行安全演练。 2. 运维管理
- 每日检查设备状态,每周更新限速参数。
- 建立超速事件分析制度,优化施工调度(参考轨行区施工管理办法)。